注意蛛絲馬跡,避免憾事的發生
前一陣子介紹過明橋大二醫生的兩本書,分別是關於0~3歲的孩子以及3~6歲的孩子所寫的書。
而接下來要和各位分享的,則是明橋醫師針對青春期孩子所寫的教養書籍:《先同理,再講理:讀懂青春期,孩子不叛逆》。
同樣的,我也會分成幾篇文章來介紹這一本書:
首先,第一篇文章想和讀者們分享的是:
「如果察覺孩子的異狀?」
還記得我曾經讀過《我的孩子是兇手》一書,裡面闡述了美國科倫拜校園殺人事件兇手的母親,用了她後半輩子在拼湊為什麼他的兒子會參與無條件殺人案。
在拼湊的過程中,他發現孩子有許多的憂鬱症傾向,並且在學校受到霸凌,但她的孩子卻從未和她提起過這些事情,直到慘案發生為止。
明橋醫生在他的新書中,也特別關注這個部分。根據明橋醫生在序章中寫到的,2006年10月,北海道瀧川市有學生因為受到霸凌而自殺,接著日本國內各地,也不斷發生多起這樣的悲劇:有8個孩子在各地自殺了,而有許多學生則是開始撰寫預告自殺的書信。
文部科學大臣不得不對此發出緊急聲明,然而,霸凌這個導致學生自殺的因子,卻依然存在著。
那麼,做父母的又該怎麼辦呢?明橋醫生說,儘管孩子通常不會講,但是從一些跡象裡面,做父母的可以多留意,確保能掌握到孩子求救的訊號。
如果在青春期時,開始出現容易暴怒、不想上學、虐待寵物、偷竊、常常不明原因感冒、過度換氣、頭上出現圓形禿、時常看不見黑板上的文字等等,都有可能是孩子被霸凌的蛛絲馬跡。
事實上,不只是青春期,從幼稚園開始,孩子就有可能出現這些徵兆,而這些徵兆通常和他們的人際關係很有關聯。
孩子之所以會出現一些看似違常的情況,很可能都是內心有一些話說不出口,被他人霸凌,或是自己內心的憂傷所導致的。
《我的孩子是兇手》一書中,作者便提到,她的一個朋友在了解她兒子生前的經歷之後,開始多多關心她的子女:有位前同事注意到她 13歲的女兒變得有些孤僻,在聽了克萊伯德(科倫拜殺人事件兇手)的故事之後,她決定追問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,女兒終於忍不住崩潰,說出了她被強暴,並計畫打算尋死的事情。
當孩子出現一些違常的行為,在打罵之外,我們更該關心的是,孩子之所以如此,他的初衷是什麼?
作者 貓心 Psydetective
台大心理系畢業。國北教心理與諮商所。
撰寫心理相關文章,期望能陪伴自己與讀者找回安全感。
粉絲專頁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sydetective
或至臉書搜尋「Psydetective-貓心」